中卫黄河边,有一片沉默的土地,石头躺在那里,仿佛沉睡千年。2019年,90后青年李鹤回到了家乡宁夏中卫。他放下喧嚣与浮华,走进黄土的褶皱深处,来到阳光大麦地文化产业园。他说:“在这里,我与家乡的地域文化深情相拥。”这份情感,不是临时起意,他的回归就是为了让这些“沉默的石头”重新说话。
李鹤讲解奇石 拍摄者米媛
“这不是雕刻,是大自然的礼物。”大麦地黄河奇石精品馆如今收藏黄河石、灵璧石、奇石等上千件珍品,形成了系统的赏石文化体系。展馆中最吸引人的,不是绚丽的颜色,而是那些仿佛有灵魂的图案:岩画、十二生肖、抽象人物……它们像是某种古老记忆在现代的回响。无需人工雕琢,全凭自然天成——这是黄河冲刷、风蚀沙磨、矿物沉积后留下的岁月痕迹。
拓荒牛 拍摄者米媛
每一次讲解,李鹤都像是在与历史对话。“我们不是讲石头,是讲人的故事,是讲中华民族的审美与时间的记忆。”李鹤是园区里寥寥无几的年轻人,他深知自己坚持的不易,也从不轻言“鼓励他人回来”。他说:“文化传承,是一场孤独的马拉松。你必须热爱它,而不是靠它谋生。”
赏石艺术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传统美术形式,在发展中也面临着各种挑战与困境。但即便如此,李鹤依然选择留下。他协助父亲搭建展馆、撰写文案、引导游客,哪怕每天只有三五个人来听,他依然用最饱满的情绪讲解石头背后的故事。
“我知道这很难,但如果我们都不坚持,就真的什么都不剩了。”他说这话时,眼神坚定。在数字化飞速发展的今天,李鹤依旧对传统文化的价值充满信心。“人终究是情感动物。再先进的技术,也无法替代一块石头带来的静默力量。”他也坚信,传统文化不仅是艺术,也是哲学,是中华民族灵魂的延续,它值得被听见、被记住、被传承。(宁夏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新闻学专业米媛、元乐 宁夏文化馆陈意如)